当前聚焦:30年,50余万亩!珍贵老照片揭秘萧山这片滩涂是如何“变身”成广袤的土地的

来源:萧山网 时间:2023-06-15 07:27:00

你是否想过,脚下的这片土地

并非天然形成,


(相关资料图)

而是你的祖辈、父辈们

用一块块石头堆成。

这片人类造地史上的奇迹——围垦,

正在孕育着一代代萧山人,

成长、开拓、创新,

奔竞不息、勇立潮头。

今天,一起走进萧山区档案馆,

翻阅馆藏书籍、照片,

触摸“围垦记忆”,

连接过去的情怀,

走进那“战天斗地”的热闹景象。

100年前的钱塘江,异常凶猛,泛滥的潮水对沿岸居民的生存造成了极大威胁。在这样恶劣的生存环境下,人们不得不奋起反击。自1966年开始,萧山人民以“愚公移山”的精神,用30年的时间,围海造田50余万亩,约占萧山总面积的四分之一。

凶猛的钱塘江

围海造田

1966年下半年,浙江省、杭州市、萧山县联合在九号坝3+400桩至美女山坝间筑堤围涂2.25万亩,揭开萧山大规模围垦的序幕。

1968年7月16日至8月3日,8月28日至9月中旬,11月27日至12月3日3次数万人的突击施工,围得毛地3.6万亩,为以后向东逐块围涂打下了基础。

1969年9月6日,萧山县围垦指挥部正式建立。

30年间,陆续发动几万人到十几万人的大规模围垦工程。

在围海造田期间,人们搭草棚、睡泥地,吃咸菜萝卜干、喝咸水,起早摸黑,靠着锄头土箕,肩挑手挖,创造了奇迹。

用石头筑坝

围垦用石头筑坝,所用的石头是从航坞山、大和山、青龙山等处人工开采,然后用船、人力等运输,等到很后面几年才少量用车子运送。

在围垦开启新生活

围海造田后,人们迁居至此,开启新生活。100多年前,这里是一片茫茫的滩涂。如今,这里风光秀美、景色宜人,子子孙孙在此繁衍,一片繁荣。

围垦,是勤劳勇敢、艰苦奋斗的

萧山人创造的奇迹。

而“围垦精神”也将伴随着一代又一代,

在传承创新中发出熠熠光辉。

记者 | 李莎

资料 | 萧山区档案馆馆藏

责编 | 程栋

审核 | 陈蓉

猜你喜欢· 萧山这些地方又传来征迁新消息!· 多家银行宣布:下调存款利率!· 定了!今晚降价!· 已经有人开始尝鲜了!萧山这个村每年这时候都会“火”,原因藏在这颗果子里· 7月1日起!买房、租房有大变化!包括新房和二手房!

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

  • 热门推荐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大众日报网 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豫ICP备20014643号-14   联系邮箱: 905 14 41 07@qq.com